——中国十七冶路桥工程技术公司毛里塔尼亚项目施工侧记
贫困三角洲,国人对此一般都不陌生,给人最深的印象就是这里贫穷落后、一望无际的沙漠。贫困三角洲地处西非毛里塔尼亚,位于世界上最大的撒哈拉沙漠西部,是世界上最贫困的地区之一,最高温度可达58℃以上,属热带沙漠性气候,常年干旱少雨。就是在这里,中国十七冶集团路桥工程技术公司开启了一条希望之路——贫困三角洲公路工程。这两条公路建成后将极大地改善该地区沿途百姓的交通现状,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树立政府形象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贫困三角洲将变成希望三角洲。
开工典礼一显身手
毛塔贫困三角洲公路工程是十七冶路桥工程技术公司迈出国门的第一个项目,其包括Ⅰ标和Ⅱ标两项工程,其中Ⅰ标81公里,Ⅱ标91公里,两个标段之间相距约200公里。陌生的环境,全新的挑战,没有相关施工经验可供参考,一切都在摸索中前行。气候恶劣、语言障碍,文化差异,以及全新的工程管理模式给现场施工管理、员工生活等都带来很大的困难。
时间紧迫,来不及拂去身上的灰尘,来不及顾及因水土不服给身体带来的种种不适,项目先遣组紧急赶往工地,迅速进入角色。策划、设计和实施布置,亲手搭设观礼棚支架、铺设红毯、砌筑开工典礼奠基碑、建设总统直升机停车场……在这10天里,大家除了工作,还是工作,一天三餐是清一色的饼干蘸辣椒酱,而晚上休息就是在野外铺上块毛毯席地而睡。
在常人眼中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终于大功告成了,开工典礼如期举行,国家总统及军政要员、地方主要官员、中国驻毛塔大使及经济参赞出席了开工典礼。典礼圆满结束后,中国驻毛塔大使和经济参赞对这次筹备工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当听到张迅大使“这次开工典礼筹备的很成功,你们为祖国争了光,为自己所在的企业添了彩!”的褒奖时,大家疲惫的脸上露出了初战告捷的喜悦。
沙漠里的“挖井人”
项目筹建初期,各种困难接踵而至。在撒哈拉沙漠上,他们冒着高温,顶着酷暑,饱受着沙尘暴的威胁,毒蛇和蝎子的骚扰,流鼻血,腹泻,中暑……饮水、住宿、医疗、语言、安全保卫、交通通讯、物资设备等都是大难题,其中吃水问题成了项目部首先要面对的困难。
众所周知,沙漠里最稀缺的资源就是水,项目部周边居民常年缺水。为了并解决项目用水问题,并造福当地居民,项目部决定在沙漠中打井。然而,在沙漠里打井谈何容易啊?常常掘了好几十米深,不是没水,就是井管堵住,不到泉眼。但是他们没有灰心,一次、二次、三次……不知打了多少口井,总算打出了一口出水的井。总结了经验教训,他们又连续在两个标段成功打出了十几口140多米深的水井,不仅解决了项目生活用水问题,还造福了当地居民。项目经理陈道贵说:“每当看到当地民众生活取水时那欣喜欢乐的表情,打井过程中所有的艰辛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没有水,自己打井。没有电,自己发电。所有或大或小的困难都在他们面前倒下。他们不仅肩负着企业的重托,更肩负着国家的荣誉,面临使命,他们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这片友谊之地,将大爱倾注于这片希望之地!
路桥人的幸福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大漠景致,让人平添无限遐思。然而,当他发起怒来,可让我们的员工吃尽了苦头,首当其冲的便是测量人员。刚才还晴空万里,短短几分钟就会狂风大作,沙尘遮天蔽日,能见度只有几米范围。眼睛、耳朵和嘴里都会灌满沙尘,动动牙齿就会 “咔嚓”作响。每当这时测量人员就要停下来,护住仪器,忍受着风沙的摧残,等待合适的观测时机再现。在与恶劣自然环境的斗争中,大家学会了见缝插针,每时每刻都在寻找观测条件,捕捉每一个能够观测的机会。几场风沙下来,他们嘴角吹裂了,脸上掉皮了,头发变黄了,脸色变红了,满身全是沙尘,简直像一个沙漠战士。
新婚燕尔的测量组组长祝文斌到了这里之后,多了一个绰号——长鼻子。他是是既是Ⅱ标工程部长,又要负责两个标段的测量工作。他带领仅有5人的测量团队冒酷暑,战黄沙,徒步在近200公里的施工战线,早出晚归,全天候野外作业。由于测量地点距离营地较远,为了不耽误工作,他们每次出去都是靠饼干和矿泉水充当午餐。由于抢抓工期加班加点工作和水土不服,小伙子半个月就流了5次鼻血。他每次总是用纸把鼻孔一堵,又继续开始工作,长鼻子由此而“出名”了。
Ⅰ标总工兼副经理肖小刘,一个80后的小伙,多次荣获“马鞍山市优秀共青团员”、公司先进工作者等称号。是他,在母亲离世前的病塌旁,强忍着泪水用网络向项目部发送计量资料;是他,为项目赶工期,选择工地婚礼并主动放弃婚假,在工地上“度蜜月”。国外项目开工在即,又是他,主动请缨,不舍地离开已有身孕的妻子。由于长期奔走在施工沿线,把我们帅帅的小伙子晒成了“非洲原著人”。当他得知妻子平安生产时,七尺的男儿,双膝跪下,眼泪哗哗流下来,面向撒哈拉沙漠大声呐喊道:“我有儿子了,我当爸爸了!”
这支队伍里,还有像汪兴飞这样的新婚刚过就直奔一线的小伙,有像章从进这样的还没回趟家就转战海外的帅哥,有像柳玉坤这样服从企业是第一需要,毅然放弃了职称考试、学历提升机会的青年。这样的事例在毛塔项目比比皆是。十七冶路桥人热爱自己的事业,用青春和智慧,为别人铺出一条条坦途,用自己的汗水换来了别人的幸福。看着南北纵横、四通八达的黑色巨蟒能够延伸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为了一座座宏伟漂亮的大桥顺利竣工、通车,此时,路桥人便会露出开心的笑脸。
其实,路桥人的幸福就这么简单。
我是中国人
骆驼草是沙漠里的一种耐旱耐寒、耐风吹的植物,有着顽强的生命力。置身在地表温度50多摄氏度沙漠里的路桥人,多么像那些沙漠中的骆驼草。
陈道贵就是沙漠里的一棵骆驼草,创造了沙漠里生存的奇迹。对于患有先天性二级窦性心脏病的陈道贵经理来说,毛塔的遍地黄沙,超高气温,医疗条件简陋,都是极大的生理和心理挑战。为了企业的海外发展之路,他曾担任阿富汗矿山剥离项目经理,现在又兼任毛塔两个标的项目经理。他来到毛塔项目后,立即拜访业主监理和地方官员,取得毛塔各级单位的理解和支持。在当地没有人脉和资源匮乏的的情况下,他带领团队迅速打开工作面,掀起一个个施工高潮。
在现场,他很少提起他的心脏病,有时感到不舒服,也只是在车里打开空调稍作休息,就立马投入到工作中。由于大家都缺乏海外经验,他结合项目实际情况亲自主讲项目一系列项目管理讲座。他对项目每一位员工说:“当你踏上毛塔大地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我是中国人,我们必须为祖国争光,为企业添彩。”陈道贵还在两个项目营地竖起了五星红旗和MCC司旗,能够在毛塔深处飘扬中国国旗实属罕见。中国驻毛参赞听说此事,大为赞赏。他就为了这句话:我是中国人!
和许多路桥人一样,他们远离家乡和亲人,默默无闻地奋战在穷乡僻壤和深山老林中。不同的是,他们在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面前始终坚定信心,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坚守信念。他们用自己的言行践行了十七冶路桥人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将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无私奉献给这方热土。在茫茫沙漠中,早已留下他们坚苦卓越的印记,成为撒哈拉沙漠上一道靓丽的风景!
大漠沙如铁,吹人意志坚。我们坚信,经过风沙洗礼的中国十七冶集团路桥人会更坚强,经过不断磨砺的路桥人志向会更高远。